阜埠河怎(zen)么读(阜埠河是河吗)
湖南长沙,著名的山水城(cheng)市。山水环绕的岳麓区更是“网红”打卡胜地。这里的(de)岳麓山绵延十里,青翠葱茏;这里的湘江河穿城而过,清澈如镜;这里的橘子洲静卧江心(xin),橘桂飘香……
12月(yue)20日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(luo)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,湖南省(sheng)委网信办、新华(hua)网主办,长沙市委网信(xin)办承办的“共舞长江经济带·探源千年文脉”主题活动来到了(le)长沙市岳麓区,3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、湖南省(sheng)市重点新闻网站媒体代表走进美如(ru)画卷的岳麓区,在书香中(zhong)寻历史痕迹,在现代文化艺术中嗅(xiu)觉未来。
谢子龙(long)影像艺术馆:光影中(zhong)蕴含着强大的力量
集(ji)影像收藏、学术研究、展览展示和公共(gong)教育四大板块为一(yi)体的谢子龙影像艺术馆,位于(yu)长沙市洋湖湿地公园D区。它是由摄影艺术家、湖南省摄影(ying)家协会主席谢子龙(long)先生出资创建,全馆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,为目前国内最(zui)大公益影像艺术馆,自2017年9月16日起对公(gong)众开放。
艺术的方舟,光影的殿堂。迎着寒冬初升的(de)太阳,圆锥体半截圆的入口处(chu)映入记者们眼帘。“(入口)象征着一束光由天空洒下,我们(men)取其半截圆。”谢子龙(long)影像艺术馆副馆长石玮(wei)介绍,整个谢子龙(long)影像艺术馆是以线性和神秘感为主(zhu)的建筑。“在主展厅的连接部(bu)门没有台阶,我(wo)们希望大家把它当作一个(ge)心灵的迷宫,在观展中与自己对(dui)话,与心灵对话。”
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直以“收藏中(zhong)国影像历史、弘扬影(ying)像艺术文化”为立馆宗旨,完整收藏(cang)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(de)中国摄影史早期影(ying)像。今年9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(guan)馆藏对话展《观看之道(dao):今日摄影中的(de)历史映像》开幕。这项展览意在(zai)打破“中国早期摄影”与“中国(guo)当代摄影”的研究边界,以直观的(de)历史影像变化展(zhan)示当代多元解构的创作思考,从而产(chan)生中国摄影史内部(bu)的连续碰撞。
打着手电看展是什么(me)样的体验?在湖南非遗专(zhuan)题映像展览处,展(zhan)馆融合新颖的观看方式,为观众(zhong)提供了沉浸式看展。展览也(ye)首次尝试以影像(xiang)技术的手段推动对湖湘地缘文化的重(zhong)视与保护,是对(dui)湖南非遗影像最全面的一次梳理、收藏(cang)、研究与展览呈现。采(cai)用一个平民摄影师的视(shi)角去关注、用体验和当代的(de)手法去展现传统文化带给(gei)人们思考与记忆。
“我们致力把展馆打(da)造成长沙的公共空间,以弘扬影像艺(yi)术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(wei)宗旨,给城市和人们(men)带来更加多元的(de)丰富艺术形态。”石玮说。
四年多(duo)来,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以链接共(gong)享,兼容各种学科,凝聚社会(hui)力量,传播公共教育;以艺术+科(ke)技、艺术+产业的创(chuang)新运营模式,搭建了影(ying)像艺术公共服务平台;以“典藏中国(guo)”学术项目收藏中国历史(shi);以“青年艺术计(ji)划”项目为青年影像创作者提(ti)供了共生引力。
截至(zhi)2021年11月,谢子龙影像(xiang)艺术馆共举办了(le)70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、56场专业影像艺术展览、10余场国际交流活(huo)动,建立了400余人的志(zhi)愿者队伍,累计服务时间8235小时,志愿(yuan)者服务次数2000余次,吸引了200万多人次前来参观。
后湖艺术园:创意满满(man)的“艺术之湖”
2018年,中国(长沙)·后湖艺术园全面开(kai)园迎客。集名山、名水、名(ming)洲、名校、名家于一体的(de)后湖艺术园,是岳麓(lu)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的重要组(zu)成部分。
波光粼粼的湖面,风拂杨柳岸(an),灵动的公共景观空间(jian),独具特色的名家工作室,悦动的建(jian)筑标识……后湖艺(yi)术园规划面积2110亩,以(yi)后湖为中心,东临潇湘路,西至(zhi)后湖路,南起靳江路,北到阜(fu)埠河路。2016年以来,岳麓(lu)区累计投入30亿元实(shi)施后湖综合整治工程,通(tong)过道路建设、截污治污、拆违提(ti)质、生态治理、产业发展(zhan)五大工程,让后湖这个城中(zhong)村焕发出新生,成为长沙(sha)一个新的名片。
代表们参观卢雨(yu)美术馆
根据文(wen)化创意、科技创新的定位,后(hou)湖将整个园区分为科技创新区、文化创(chuang)意区与水环境整治三个区域。其中,文(wen)化创意区则采取(qu)“名家+名室+名企”模式,利用高校资源打造创意设计、艺术、科创梦想等特色小镇,重点引进教育培训、艺术设计、文化创意、艺术创作等四大(da)类企业,吸引了朱训德、卢雨、何人可(ke)、段江华、肖晓裘、陈飞虎等百(bai)位艺术家入驻,成(cheng)为长沙人的文化(hua)花园。
著名画家、中南大学(xue)教授卢雨在历史题材美(mei)术创作与研究领域做(zuo)了一些开拓性工(gong)作,先后承担了 6 项国家和 4 项省级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(xiang)目,60 余件作品入选全国和省(sheng)级美术作品展览。走(zou)进他的美术馆com,气势磅礴的“秦王扫六合”画让人如(ru)穿越一般,深陷其中;走进中国画(hua)画家朱训德的美术馆,细腻的水墨画、若隐若现弹奏的(de)仕女、灵动活现的齐白石人物画……却(que)又是另一番滋味,让人流连忘(wang)返,或许这就是后湖(hu)的魅力。
岳麓(lu)书社:在出版路上坚守初心(xin)
做好(hao)一件事不难,难的是只做一件(jian)事,做到极致。
1982年,湘江之(zhi)畔,岳麓山下,岳(yue)麓书社成立。在几十年的发展中,逐渐(jian)形成了地方古籍整理、古典(dian)名著普及读物和历史(shi)教材等图书品牌。综合实力在全国古籍(ji)类出版社位居前列。
从(cong)建社以来,岳麓书社一(yi)直秉承着“道承湘学,言(yan)纳百家;繁荣学术,积累文化(hua)”的立社宗旨。出版了大量的(de)地方文献和古典名著普及(ji)读物。如《船山全书》《曾国藩全(quan)集》《左宗棠全集》《魏源全集》等众(zhong)多具有全国性影响之湘籍(ji)文史军政名人全集(ji);先后推出的《走向世界丛书》《十三经今注今译》《乾隆朝满(man)文寄信档译编》《湖南出土简牍选(xuan)编》等一大批古籍整理精(jing)品力作。岳麓书社以其专注、专业(ye)的特点名扬海外,誉满(man)三湘。
既有古籍图书出版欣欣向(xiang)荣、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,但也避免不了遭遇古籍(ji)图书一度遇冷的局面。如何(he)让经典古籍为当代读者(zhe)所接受,这是岳麓书社一直思考(kao)的问题。要与时俱进,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(guan)是什么样的和审美需要,在(zai)不断创新中推动传统文(wen)化的传承,于是岳麓(lu)书社大胆创新,大量(liang)出版“简体、横排、标点(dian)分段”的白文本古典名著,同(tong)时根据读者阅读的需要(yao),先后出版了白话本、注释(shi)本、全注全译本(ben)的古典名著,让越(yue)来越多的读者能够读(du)得懂我国的传统文化经(jing)典。
进入21世(shi)纪以来,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出(chu)版造成很大冲击(ji)。面对新的形势,岳麓书社又开始(shi)探索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(he)。经过历时5年的精心打造,岳麓书(shu)社于2016年出版了“四大(da)名著”(名家演播版)。这套书以岳(yue)麓书社畅销多年的经典版本为(wei)底本,设计了数字阅读、名家演播、专家讲解、读者互动等几大模块,为读者提供古(gu)典名著的立体化阅读产品和服务,实现(xian)古典文学名著的数字化阅读特(te)色——“读名著、讲名著、听(ting)名著、玩名著、谈名(ming)著”,促进读者对原(yuan)著产生新的兴趣。
岳麓书社收藏的古(gu)籍书册,藏书大约三万册。古(gu)籍基本为清代至民国(guo)时期的,大约198种。
岳麓(lu)书社第一任总编辑,韬奋出版奖获奖(jiang)者锺叔河曾说,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天就是形势。形势既已大好,吾人自不容懈怠。”岳(yue)麓书社正是以不容(rong)懈怠的精神,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(wen)化的传承。
潇湘晨报记(ji)者王茶茶 组图/摄影梁山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应用市场(chang)下载“晨视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(ti)供新闻线索,一经采纳即付报酬。爆料(liao)微信关注:xxcbwx,24小时报料热线0731-85571188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88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