箬竹叶怎么(me)读(箬叶竹拼音)
知识点(转载(zai)请备注来源)
一、交流平台
1.那么多的绿(lu)叶,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(mian),不留一点儿缝隙。那翠(cui)绿的颜色,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(jing),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(xin)的生命在颤动。这(zhe)美丽的南国的树!
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(xie),让我们感受到(dao)了榕树枝繁叶茂(mao)、翠色欲滴的样子,体会到了作者对(dui)榕树生命力的赞美。
2.我们看时,那竹窗帘(lian)儿里果然有了月亮,款款地悄(qiao)没声儿地溜进来,出现在窗前的(de)穿衣镜上:原来(lai)月亮是长了腿的(de),爬着那竹帘格儿(er),先是一个白道儿,再是半圆,渐(jian)渐地爬得高了,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。
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,顺着竹(zhu)帘格往上爬,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(qu)了。作者把月亮慢慢(man)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。
3.动态(tai)和静态描写有何区别?
①概念不(bu)同。
动态描写:是指对(dui)于处于活动、变化状态时的景物之描写(xie)。
静态描写:是指对于处于静止状态的景(jing)物之描写。(如大地、山(shan)冈、房屋、树木(mu)、器物。)
②作用不同。
静(jing)态描写:其任务就是准确、真实、生(sheng)动、形象、具体地勾勒出景物形态之(zhi)特征。它适用于表现(xian)和平、安静、肃穆、悲哀、沉闷;或高(gao)度紧张的气氛与情调。它能给人(ren)以安适甜美,或引人以遐思联想,或激人以哀伤思恋,或为下文(wen)渲染铺垫。
动态描写:它与静态(tai)描写的根本不同,就在于它是按(an)照时间将景物的活动、变化、姿态、声响描绘出来(lai)。它适用于表现紧张、热烈(lie)、欢快、烦躁、不安等气(qi)氛与情调之描写。
二、词句段运(yun)用
1.一、元旦快到了,为(wei)元旦联欢会设计一张(zhang)海报吧。要有打动人的宣传(chuan)语,还可以配上好(hao)看的图画,看看谁制作(zuo)的海报最吸引人。
2.读下面(mian)两组例句,体com会作者是如何把(ba)一个画面写具体的,仿照着写一写。
①夕阳西下,乌(wu)鸦归巢。
夕阳斜照西(xi)山时,动人的是点点归(gui)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。
②院子(zi)的中央,有一棵桂树(shu)。
院子的中(zhong)央处,是那棵粗粗的(de)桂树,疏疏的枝,疏(shu)疏的叶,桂花还没有(you)开,却有了累累(lei)的骨朵儿了。
③眼(yan)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。
我们的眼前是(shi)一条蜿蜒曲折而又清澈的小(xiao)河。
④小狗在公园的(de)草坪上玩耍。
王大妈家(jia)的小狗在河滨公(gong)园的草坪上快活地玩(wan)耍。
⑤清早,天空中布满了阴(yin)云。
今天(tian)清早,无边无际的天空中布满(man)了厚厚的阴云。
三、日积月累
渔歌子(zi)
[唐]张志和
西(xi)塞山前白鹭飞,
桃花流水鳜鱼肥。
青箬笠,绿蓑衣,
斜风细雨不须归(gui)。
1.作(zuo)者简介
张志和(730年(庚午年)~810年?),字子同,初(chu)名龟龄,汉族,婺州(今浙江金华(hua))人,自号“烟波钓徒”,又号“玄真(zhen)子”。唐代著名道士、词人和(he)诗人。
2.古诗诗(shi)意
【注释】
渔歌子:原是曲调名,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,又(you)成为词牌名。
西塞山:在今浙江省湖(hu)州市西面。一说在湖北省(sheng)黄石市。
白鹭:一种水鸟,头(tou)颈和腿都很长,羽毛白色。
桃花流水(shui):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(sheng)涨的时候,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。
箬笠:用竹叶、竹篾编(bian)的宽边帽子,常作(zuo)为雨具,又称斗笠。箬是一种竹(zhu)子。
蓑衣:用茅(mao)草或是棕丝编织成的,披在身上的、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。
鳜鱼:江南又称桂鱼,肉质鲜美(mei),十分可口。
归(gui):在文中是指回家,字面解释(shi)为回。
【译文】
西塞山附近,白(bai)鹭展翅翱翔,桃花夹岸的溪水中,鳜鱼(yu)肥美。渔翁头戴青(qing)斗笠,身披绿蓑衣,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。
3.创作背景
公元772年(唐(tang)代宗大历七年)九月,颜真卿任湖州刺史,次(ci)年到任。张志和驾舟(zhou)往谒,时值暮春,桃花水涨,鳜鱼水美(mei),他们即兴唱和,张志和首唱,作词五(wu)首,这首词是其中之一。
4.古诗赏析
这是(shi)一首描写江南水乡(xiang)渔家生活情趣的词,此词在秀丽的水(shui)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(zhong),寄托了作者爱自由、爱自然的(de)情怀。词人选取水乡最富特色的景(jing)物和细节,用质扑欢快的(de)笔调,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、桃花盛(sheng)开、流水潺潺、鳜鱼肥美(mei)、渔翁垂钓的景(jing)色巧妙地结合起来,有声有色地(di)为我们勾勒出一幅(fu)明艳新鲜、生动(dong)有趣的春景图,反映了(le)词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怀、隐居(ju)江湖的乐趣。
词的首句中“西塞山(shan)前”点名地点,“白鹭”是闲适的象征,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(fu)的悠闲自得。次句意(yi)思是说:桃花盛开,江水猛涨,这时节(jie)鳜鱼长得正肥。这里桃红(hong)与水绿相映,表现出暮(mu)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,渲(xuan)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。三、四句(ju)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(qing)态。渔父戴着箬笠,穿绿蓑衣,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。全诗着色明丽,用语活泼,生(sheng)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88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