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上@怎么(me)打(电脑上怎么打大写字母)
身处网(wang)络时代,人们几乎每(mei)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、微博或是表情(qing)符号接触到“@”。但你知道吗?“@”这个符号绝(jue)非伴随着电子邮件或網络时代的兴起(qi)而产生的,而是古已有之。
@本是计量单位
历史学者乔治·罗(luo)曼斯发现1448年西班牙的(de)一份文书中含有(you)@的符号,这普遍被(bei)认为是目前发现的(de)@作为商业符号的最早文献。文书是关于从卡(ka)斯提尔向阿拉贡运(yun)送小麦的内容,其中@表示的应(ying)该就是重量单位arroba。在西班牙,arroba是(shi)一个很早就开始使(shi)用的重量单位,1 arroba约为11.5千克。
com意大利学者在(zai)该市经济历史研究所的档案中,发(fa)现了一份一位佛罗伦萨商(shang)人写于1536年的信件,信中提到他发(fa)往西班牙的船货,其中(zhong)凡是涉及葡萄酒(jiu)容积的地方,都是用@表示的。
专家们对中(zhong)世纪的容器,酒价(jia)及当时的计量体系进行了分析比(bi)较后发现,当时在意大利,葡萄酒是按(an)罐出售的。“酒罐子(zi)”在意大利语中是amphora,而(er)1@约合114加仑。直到今天,amphora在意大利仍然是酒的计量单位。
@成了at的替身
除了以上(shang)的研究发现,关(guan)于@的起源还有很多不同的(de)说法。美国手写(xie)体研究专家和古文字学家威(wei)廉·奥尔曼曾在文章中指出(chu),关于@的起源,有一种(zhong)说法是,中世纪时期活字印刷技术(shu)还没有传至欧洲,僧侣们在誊(teng)写拉丁语的经文时碰到(dao)大量的拉丁文的前置词ad。ad用在很多地(di)方,在英文里的意(yi)思有at、on、 towards、 after等十多(duo)种常见的用法。为了省事,他们就把(ba)手写体a的尾巴与d向后弯曲的起(qi)笔结合起来,创造了字符@。另有人认为@来自法文。法文的à相(xiang)当于英文的at,把à上面的小点与(yu)手写体a的尾巴连起来(lai),书写方便了不少。还有一种观点认(ren)为@是a和e的(de)合体,表示each at。这种观(guan)点与认为@表示at the price/rate of 的说法其实是十分接近的(de)。而实际上在中世纪的欧洲,@就是用来标注物品单价的(de),这种标示方法至今在很多地方还(hai)在沿用。例如“ 12 pens @ $1.”表示的就是12支钢(gang)笔,每支1美元,共12美元。
电(dian)子邮件的标志性(xing)符号
直(zhi)到1971,@才成为电子(zi)邮件的标志性符号。当(dang)时互联网还只限(xian)于不同研究机构的主机之(zhi)间通讯,而且要(yao)借助于电话线路和电传打字机(ji)。当时美国国防部的(de)阿帕网络还在草创阶段,不同地方的(de)研究人员可以互通信息,但是无法区分(fen)究竟是发给谁。电脑工程师雷·汤姆林森想到为了将信(xin)息送到指定的计算机主机的特定用户(hu)手中,应该在发送信息的时候(hou)标明收件人及其所在的主机,而且(qie)需要选用一个不会引起混(hun)淆的比较少见的字符(fu)将收件人的名字与其使(shi)用的计算机分隔开(kai)。而当时位于汤姆(mu)林森所使用的33型电传打字机键盘的(de)字母P的上方的@符号被选中,并开启(qi)了一个@的时代。
如今(jin),电子邮件中的@已经(jing)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,@可谓当今网(wang)络时代最为标志性的(de)符号。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与设计(ji)部甚至在2010年正式收(shou)藏了这个符号,他们指出,@符(fu)号原有的形态没有(you)改变,但在现代社会却被人们(men)赋予了全新的意义(yi),堪称引领未来的艺(yi)术潮流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89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