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尊儒术罢(ba)黜百家是哪个朝代(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哪个朝代时期)
公元前135年,窦老太太(tai)去世了。生老病死,这原本是世间常情(qing),但是窦老太太的去世却是中国历史发(fa)展的一个重要拐点。因为中国的政统思(si)想先后经历了先秦的法家、汉(han)初的道家,儒家(jia)思想终于迎来了它蓬勃发展(zhan)的春天。
窦老太太在世的时候(hou),由于受身边人的影响(xiang),她一直觉得黄老之术就(jiu)是治国的不二法门(men),所以是坚决不允许血气方刚(gang)的孩子们去瞎折腾(teng)的,然后把一些想法(fa)很多的儒生也掐得死(si)死的。她算得上是(shi)道家思想作为统(tong)治思想的最后一位守护神。
她走了(le),一切都重新洗牌了!新的局面(mian)、新的领导人、新的政治诉求,开始呼唤一(yi)种新的思潮了。
作为后(hou)来人,我们自然知道,这次迅(xun)速崛起并牢牢占据统治思想制(zhi)高点的自然是儒家(jia)思想。但是,如果我们进一(yi)步深入去思考,可能会发现(xian),这其中的门道(dao)还是挺多的。
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(xiang)到底在说什么?公元前134年,窦老太太(tai)前脚刚走的第二年,董仲舒便对汉武帝提(ti)出了代表儒家思(si)想的《天人三策》。
那么(me),《天人三策》到底在说什(shi)么东西呢?它是一(yi)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呢?咱不可能在这里一一为大家介绍,择其(qi)要,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(ge)核心。
第(di)一个核心思想就是“天人感应,君权(quan)神授”。啥意思呢?咱不急!层层递进来剖析!
我们先来捋一(yi)捋,最原始的君王统治权是怎么来(lai)的?是不是靠硬(ying)实力打出来的?这种权力来源的方式有什么缺(que)陷呢?是不是你可以这么干,别(bie)人也可以这么干?反正谁的拳头(tou)硬,谁就可以当老大呗(bai)!但是,大家想想,这是不是一个冤冤(yuan)相报何时了的死胡同?
所以,最原始的(de)统治权是不太符合统治者的想(xiang)要长治久安的利益诉求的(de),因为你不知道什(shi)么时候,别人的拳头就比你的拳头更(geng)硬了。
到了周朝,元圣周公旦开创性地发(fa)明了周礼,号召大家坐下来讲(jiang)道理、守规矩。谁(shui)当老大,这都是上天的旨(zhi)意,所以最高统治者叫天子。帮助(zhu)天子管理天下的叫(jiao)诸侯,帮助诸侯管理邦国的叫(jiao)卿大夫,帮助卿大夫管理采邑(家)的叫士,其他人都是(shi)“打工人”。
为什么周公旦(dan)这个人大家要重视他?因为中国最原始的政治(zhi)生态链就是他建立的,而且相当(dang)牛逼!
但是,这种(zhong)强行划座次,然后要求大家各安天命的(de)套路能忽悠得了所有人吗?显然不太(tai)可能!战国时期不就礼(li)崩乐坏了吗?秦末的时(shi)候,陈胜、吴广不就在呐喊(han)“王侯将宁有种乎”吗?
所(suo)以,到了西汉一朝,如何(he)去给皇帝的执政权贴上一层无(wu)懈可击的保护膜,是统治者一(yi)直在思考的问题。董仲舒(shu)提出“天人感应(ying),君权神授”,正好解决了统治(zhi)者的心头之忧。
你听听,天人(ren)感应,说明天和人之间是(shi)相互识别的。谁(shui)应该当皇帝,谁在瞎(xia)起哄,上天是在看着的!
再听听,君权神(shen)授,当皇帝这种事,是(shi)需要上天授权的,否则都(dou)是不合理不合法的。什么王侯将相宁有(you)种乎?什么谁的拳(quan)头硬听谁的?都给我老实点,一切按上天的旨意(yi)办事!
所以,大家可以看看(kan),为什么历史上(shang)一些大人物要干大事,一定会想方(fang)设法给自己制造一些大动静,比如(ru)什么天生异象、比如什么神龙附体、比如什么天书传言……其实不都是在告诉大家,没错,我(wo)就是上天选定的那个人,不要(yao)怀疑我,不要抵触我,跟着我勇(yong)敢向前冲就完事了。
董仲(zhong)舒的第二个核心思想就(jiu)是大一统思想。什么大家(jia)关起门来,各过各(ge)的日子,这种思想(xiang)要不得!大家必须紧密团结在(zai)以皇帝为核心的周围,大家都是(shi)相亲相爱的一家人(ren),皇帝就是我们的家长。
那么,要是碰到一(yi)些思想不能与时俱进(jin)的同志该怎么办(ban)呢?绝对不能姑息,要及时把他(ta)们拉进我们这个温暖的(de)大家庭,好好教育(yu),好好改造。
这(zhe)其实就是管仲当年为齐(qi)桓公提出的“尊王攘夷”的思想(xiang)。
董仲舒的理论来源是(shi)什么呢?正是从《春秋》中找到的这(zhe)么一段话:“大一统者(zhe),天地之常经,古(gu)今之通谊也!”啥(sha)意思呢?封建制度的大一统自古至(zhi)今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呗!咋了?还(hai)有些同志想在政府的下面立个小山头(tou)?那是大逆不道的(de)事情。
董仲舒这个思(si)想的提出,正式标志着,持续了近千(qian)年的封建制度,走到了尽头。除了皇帝,其他的所有(you)人都是打工的,你名(ming)下的财产,你只有管理(li)权,并没有真正的产权和占(zhan)有权。
过去那种诸侯、王爷、功臣(chen)思维纷纷不合时宜了,有地(di)有人就能单独当个大爷?普天之下,莫非王臣,率土之滨,莫非王地(di),全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,全天下只(zhi)有皇帝一个人可以搞特殊,任何有裂土(tu)封王思想的人都是反革(ge)命,都应该群起而攻之(zhi)。
董仲舒的(de)第三个核心思想就是广为流(liu)传的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(ru)术”。顾名思义,这一招的主要意思(si)就是统一思想,什么“百花(hua)齐放、百家争鸣”,都给我到一边凉(liang)快去!
董仲舒认为,人(ren)们的想法太多,思想教派太多,就容易造成众说纷纭(yun)、莫衷一是的局面,思想不统(tong)一,就很难形成合力!国家层面的统治力和(he)精神建设成就就很(hen)难得到保证!所以,大家以后(hou)都不能瞎逼逼了,都听我们儒家的(de)就对了。
高度的思想(xiang)统一才能让整个社会(hui)变得安静,否则大家你一言(yan)我一语,很多事情(qing)没法弄。如今天下一统(tong),就不能由着大家去百家争(zheng)鸣,到时候大家公说公有(you)理,婆说理更强,统治者就很难做(zuo)决策。
从诸子百家的本质思想中,只有儒(ru)家最适合作为统治者的思(si)想工具,所以,咱们(men)也别犹豫、啰嗦了(le),“罢黜百家,独尊(zun)儒术”吧。
另外,董仲(zhong)舒后来又在“独(du)尊儒术”的基础上非常应景(jing)儿地再次提出了(le)影响两千年的一个思想纲领(ling):“三纲五常”!三纲是:“君(jun)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,五常则是五种伦常(chang):“仁,义,礼(li),智,信”。。
“三纲五常”其实不是董仲(zhong)舒的原创,而是发源于至圣先(xian)师孔老夫子的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(zhi)等伦理道德观念,并结合(he)亚圣孟子的“父子有亲,君臣(chen)有义,夫妇有别(bie)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的“五伦”道德规范。
但是,董仲舒却是更加科学全(quan)面地巩固了儒家思想这一核心理念,把(ba)“君、父、夫”这(zhe)仨大爷推上了地位的制高点。
综上(shang)所述,我们要明白,董仲舒推广的儒家思想归根到底就是(shi)在讲“规矩、秩序、礼节(jie)、尊卑”这些东西。
这些东西是不是好东西(xi)呢?肯定是!但是任何事物都是(shi)过犹不及的,比如今天我们各行各业都(dou)发展出来各种各样的“潜规则”,这就不好了。比(bi)如我们上班时要听领导的话(hua)没错,但是如果领导以此为名,半(ban)夜三更叫某个异性下属去(qu)私密场合谈工作,这就不太好了!比(bi)如我们作为孩子,要听妈(ma)妈的话,要孝顺,但如(ru)果你的父母不通情达理,每天(tian)给你无理取闹甚至作(zuo)奸犯科,你还应该听妈妈的话(hua)吗?比如我们要对婚姻忠诚,要执子(zi)之手,与子偕老,但是如果你的老公是大恶之人(ren),你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(ma)?
今天,儒家(jia)思想也被很多人所诟病,原因(yin)就在于,很多并不了解儒家(jia)思想内核的朋友,在各(ge)种花样百出的变形演(yan)绎和认知的刺激下,慢慢变得主观(guan)和偏激了。
汉武帝为什么很呼唤儒家思(si)想首(shou)先我们理解汉武帝这(zhe)个人骨子里是不安分的,要他安于现状(zhuang)去缓慢发展,那无(wu)疑是要他捆住手(shou)脚去过日子。毕竟他那么年轻,那(na)么精力充沛,那么富(fu)有想法,而且基础条件(jian)、能力魄力都是顶级的。
但是,人的行为和想法(fa)归根到底是要与环境达成一种(zhong)和谐的关系的。汉武帝(di)之前,西汉一直奉行的黄老(lao)之治,如果汉武帝突然强行地转向,整个政治生态和民生生态(tai)是难以接受的,后患无(wu)穷。
所以,汉武(wu)帝要想大展拳脚(jiao),首先要为自己的权力和(he)行为找到一套更合理的理论系统(tong),要让大臣们和百(bai)姓们心悦诚服、心甘情愿。
搞清了(le)上述这一点,如果(guo)我们再弄清儒家思想的(de)本质逻辑,看看它的核心功能,就会彻(che)底明白,为什么汉武帝对儒家思想(xiang)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(gan)觉了。
董仲舒提出(chu)的儒家思想在骨子里是“贵阳而贱阴”的,他是围绕“阳尊阴卑”的理论而(er)展开的。所以,我们要了解(jie),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(si)想其实并不是原生态(tai)的儒家思想,而是经过二(er)次加工的。
“阳尊阴卑”的理论在(zai)男权社会,对谁更(geng)有利?不正是那些社会高层的男人们(men)吗?汉武帝作为炙热的男人,怎么可能(neng)拒绝这样一套听(ting)起来很有道理的(de)思想体系?董仲舒的(de)儒家思想其实就是在(zai)汉武帝的皇权提供一(yi)套全方位的保护系统。
首先,你汉武帝为什么能(neng)当皇帝?不是因为(wei)你出身好、拳头硬,而是因为(wei)上天的安排!那些觉得自己也(ye)能一遇风云变化龙(long)的同志们,你们千万不(bu)能什么乱七八糟(zao)的想法。谁当皇帝,这是上(shang)天选定的,你们不要逆天而(er)行。你看汉武帝出生的时候,她妈王娡(zhi)为什么会梦到太阳钻进(jin)她的肚子里?这(zhe)就是“天人感应”,说(shuo)明汉武帝是上天选定的那个(ge)人。
其次,你(ni)汉武帝凭什么可以仗着皇帝的身份去(qu)折腾所有人?大一(yi)统的思想就帮他解决了这(zhe)个问题,大家不是什么相互成(cheng)就的关系,天下所有的东西(xi)是皇帝的,你怎么安(an)排、分配都不过分。都是(shi)皇帝的私人财产(chan),你作为皇帝,怎么折(she)腾都是合情合理的。
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,比如(ru)汉文帝搞的那个“众建诸侯少其力”,其实在伦理上就是过不(bu)得关的,你帮人(ren)家诸侯分家,你自己家怎么不(bu)“众建诸侯”?但是,大一统思想一上线,这个漏洞(dong)就补上了,本来是皇帝不讲武(wu)德,现在全变成诸侯(hou)们的不是了,你们这帮破亲戚(qi)是在逆天而行,破(po)坏国家的大一统(tong)啊,这是自绝于天,自绝于人民呀!
又比如,汉武帝后来满世界打(da)匈奴、打西域、打南疆,虽说有点恩怨(yuan)和利益牵扯在里面,但你得给天下人(ren)一个解释呀,你(ni)号召百姓们满世界去打别人,总得(de)有个说法吧?大(da)一统思想就解决了这个问(wen)题,世界大一统嘛,那些(xie)本来就应该是我们大汉王朝的(de)东西,咱们举国同心去拿回我们(men)自己的东西,一点毛病也没有呀!
最后,你汉(han)武帝怎么去引导大家不要瞎(xia)想,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央政府的(de)决定?你若是搞百家争鸣(ming),你从儒家立场给出一(yi)个说法,别人轻轻松松站(zhan)在法家立场否定你、怀疑你。所(suo)以,大家都别瞎晃悠了(le),全部按儒家这一套来,这玩意(yi)才是正道,才是王(wang)道。
咱们做什么事,首先(xian)得守儒家的规矩,在人伦关系中,君臣、父子、夫妻存在着天(tian)定的、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!所(suo)以大家在什么样的位置,就要坚守自己(ji)的本职,不要什么怨言(yan)和怀疑。
那么,大家(jia)怎么去守这些规矩(ju)呢?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五常之道(dao)就是最基本的法则。像不(bu)服从领导、不孝顺父母、不忠诚丈夫、对朋友不(bu)讲信用等等行为,全是(shi)缺德行为,会遭人唾弃的。
通过上述的分(fen)析和介绍,大家明白汉武帝为(wei)什么这么呼唤儒家思想了吗?其(qi)实就是一句话,儒家思想体系帮助汉(han)武帝以相对温和的方式(shi)解决了统一方向(xiang)、统一思想、统一资(zi)源的管理问题。
关于儒家(jia)思想的客观分析与评价首先,我们要(yao)客观地承认,儒家思想(xiang)绝对是个好东西!道(dao)理很简单,一个传承了两千(qian)多年,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的(de)东西,谁也无法否定它的优秀和先进。儒家思想上线之后,这三个方面的好处是肉眼可(ke)见的。
第一(yi)、社会动乱的防火墙加厚了。不服就干的时代过去了,有了“天命(ming)、宿命”这些东西的加持,那些想谋(mou)反篡位、作奸犯科、偷奸耍(shua)滑的人,他们的行为成本包括道德(de)成本增加了,所以轻易不敢乱来,因为(wei)整个社会都在盯着你看,会给你制(zhi)造各种压力。
第(di)二、政治统治的安全性提高了、成(cheng)本降低了。因为各种行为准则全面(mian)规范了,人的想法和行为都被无形(xing)地约束了,你欺君犯(fan)上,大家会对你群起而攻之;你背信(xin)弃义,大家都会唾弃你、远离(li)你;你想拉拢他人自立山头,别人会觉(jue)得这样不合适,自觉抵制你。另一方面,统治者(zhe)的管理范围也大大(da)缩小了,盯着那些不忠不孝、不仁不(bu)义的人就可以,大大地节(jie)约了管理成本。
第三、民生经(jing)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。大(da)家应该怎么做人做事、怎么(me)发展经济,都有(you)相应的准则在引导和约束,咱不能乱(luan)来,不该胡思乱想。对领导要(yao)尊重,对父母要孝顺,做生意要(yao)讲诚信,交朋友要讲义气……大(da)家按图索骥就行,只要大(da)家坚持这么做下去,日子都会越来越好的。
顺便也提(ti)一个事,其实秦朝也统一思想(xiang)过,不过是法家思想,为什(shi)么法家思想没能像儒家思想持续传承下(xia)来呢?因为法家思想太霸(ba)道、冷酷,没有什么弹(dan)性和温度;但儒家思想主要是劝(quan)说引导为主,比较温和仁义。
《三国演义》的开篇词说“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,为什么会这样呢?正是因为(wei)儒家思想中的“国家统一(yi)”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(zhong),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(zu)团结巩固的纽带。这是一种基因和使(shi)命,所以只要中华儿女(nu)尚在,就一定会去统一华夏大(da)地的。
儒家思想之中,有(you)很多精华,包括一些教育我们做(zuo)人做事的普世价值观,都是相当科学(xue)的,比如儿女要孝顺父母、朋友(you)之间要讲信义、夫(fu)妻之间要忠诚互爱等等。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的(de)默默滋润,使得我们中华大地(di)成了一片德土,让我们中华民族(zu)薪火相传,让我们华夏文明(ming)继往开来,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无可否认(ren)的功绩。
但是,我们终于要说但是了!任(ren)何事物都有例外,都有两(liang)面性。儒家思想也不是万能的,也不是绝对科学(xue)的。
先说说政治方面的东西,儒家思(si)想提出了“君权神授(shou)”,这玩意让皇帝(di)彻底解除了执政合法性方(fang)面的后顾之忧,所以(yi)也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某些皇帝(di)的胡作非为。而(er)且,“君权神授”本(ben)身也是有漏洞的,比如后(hou)世发明了“苍天示警”就(jiu)是专门来对付它的。你说的你(ni)的帝位是老天安排的,结果老天发怒了(le)(黄河泛滥、蝗灾(zai)连连、赤地千里),那是不是说(shuo)明老天对你不满意了,要(yao)安排别的人来替换你了?
再(zai)说说民治方面的东西,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在教育老百姓(xing)要认命,可是,认命这玩意有时候(hou)是好事,有时候也不是好事。比如一些十分过分且极具侮(wu)辱性的事情发生到你头上了,认命还有意义吗?儒家思想在某种(zhong)程度上加重了老百姓的(de)奴性。
咱们华夏儿女其实都是生(sheng)性善良的好人,经常记吃不记(ji)打,今天被这个统治者打了一顿,明天(tian)下一个统治者给他们发(fa)一颗糖,他们马上就会觉得生活还(hai)是很美好的。这(zhe)也是儒家思想能够翻来覆去被演绎(yi)的根本原因。
记住一点(dian),儒家思想是好东西,但是凡事注意一(yi)个度,一定要用“中(zhong)庸之道”的思维去看待儒家思想的各种(zhong)功能性。
但凡过于绝对的东西(xi)都是有待商榷的(de)。比如“三纲五常”中的“夫为妻纲”,如果一个丈夫只把妻子当成一个活的(de)充气娃娃,那还有意义吗?
儒(ru)家思想好的一面在大多数时刻,它(ta)能够帮助我们过好一(yi)生。但是,差的一(yi)面就在于它的逐渐变性(xing),一味地鼓励忍受。
其实(shi)因为儒家思想的各种漏洞,在汉武帝(di)同意“罢黜百家,独(du)尊儒术”之后,先秦百家其实还是重新(xin)崛起的机会的。真正(zheng)给先秦百家的棺材板(ban)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的是谁?是一(yi)个叫做公孙弘的人。
董仲舒虽(sui)然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政统的(de)制高点,但是,一朝天子一(yi)朝臣,一个皇帝一个想法,其他学说也(ye)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(hui)。
但(dan)是,公孙弘当宰相的(de)时候,上书汉武帝,请为博士设弟子。
什么意(yi)思呢?博士是秦(qin)汉时期的皇帝顾问,相当于参谋、秘书之类的。这(zhe)帮人虽然手里没有什么实权,但是对(dui)权力的运作有很(hen)大的影响力。在董仲(zhong)舒“罢黜百家”之(zhi)后,汉武帝身边的博士只(zhi)剩下儒家的五经(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易》、《礼》、《春秋》)博士了,为博(bo)士设弟子,不就是动用(yong)国家资源全面培养儒家接班人?
当然(ran),这也是人之常情(qing),国教教主玩点这样(yang)的套路也不算太过分。但(dan)是,公孙弘后来又(you)干了一件什么事情把整个儒家(jia)思想的生态给彻底破坏了呢?那(na)就是直接授予这些博士弟子的官(guan)员任职权。
当年的董仲舒,建议设立帝国最高学府机构太学(xue),用最高学历机构宣称儒家的最高地位(wei)。这还只是一种荣誉上的鼓励与(yu)宣示,但到了公孙弘(hong)这里,直接给排名靠前的学霸保送编制(zhi)了。这可就细思极恐了。
董仲舒当年设(she)立的太学不仅仅是西汉的(de)最高学府了,还是西汉的中央党校(xiao)了,是青年官员的培养基地(di)了。这是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,都知道读儒学可以(yi)当官,谁还去搭理其他诸子(zi)百家?那些进入太(tai)学学习的太学生,可能读(du)书的目的也不那么纯粹了,有(you)的就是为了当官而去的。
汉武帝时期还比较注重控制,博(bo)士弟子的名额只有五(wu)十个。但是,到了昭帝时这(zhe)个数目就达到了一百(bai)个,宣帝时变成(cheng)了二百个,元帝时达到了千人级别(bie),成帝时竟变成了令(ling)人瞠目的三千个。大家想想,儒(ru)家阵营的基数越来越大(da),当官的全是学(xue)儒学出身的,还(hai)有其他学派的人什么事?
儒家思想斩断了无数人的晋升希望(wang)!你要想晋升就给我好好读儒家(jia)经典,否则你就给我老老实(shi)实趴着!但是,儒家经典(dian)的优质教育资源掌握在谁手里,社会贵族手里,直到两晋时期的“寒(han)门再难出贵子”才让统治(zhi)者意识到,这种单一、死(si)板的晋升通道会导致社会爆炸(zha)的,所以,隋唐的时候(hou)才提出了“科举制”,算是给社会晋升开了一个口子。
儒家思想一方面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各(ge)种解决方案,一方面悄然地完成和不(bu)断巩固自己的垄断、统治(zhi)地位,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(hua)再难百花齐放,这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(ti)。
“书中自有黄金屋、书中自(zi)有颜如玉、书中自(zi)有千钟黍”,这些“书”都是儒学(xue)经典,就问大家一句,这样的书,你们(men)读还是不读?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82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