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与群臣(chen)论止盗(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的意思)
古文:
上与群臣(chen)论止盗。或请重法(fa)以禁之,上哂之曰:“民之(zhi)所以为⑤盗者,由赋繁(fan)役重,官吏贪求,饥寒(han)切身,故不暇顾廉(lian)耻耳。朕当去奢省费,轻徭(yao)薄赋,选用廉吏,使民衣食有余,则(ze)自不为盗,安用重(zhong)法邪!”自是数年之后,海内升平,路(lu)不拾遗,外户不闭,商旅野宿(xiu)焉。
上又尝谓侍臣曰:“君依于国,国依(yi)于民。刻民以奉君,犹割肉以(yi)充腹,腹饱而身毙(bi),君富而国亡。故人君之患,不自(zi)外来,常由身出。夫欲盛则费广(guang),费广则赋重,赋重则民愁,民愁则国危(wei),国危则君丧矣。朕常以此思之,故不敢纵(zong)欲也。”
译文:
皇上与(yu)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。有的人(ren)请求使用严厉的刑罚来禁止他们。皇(huang)上微笑着说:“老(lao)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,是由于赋税太多(duo),劳役、兵役太重,官吏们(men)又贪得无厌,老百姓吃不饱(bao),穿不暖,这是切身(shen)的问题,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(chi)了。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,节省开(kai)支,减轻徭役,少收赋税,选拔(ba)和任用廉洁的官吏,让老百姓穿(chuan)的吃的都有富余,那么他们自然就不(bu)会去做盗贼了,怎么能(neng)用严厉的刑法呢!” 从(cong)这以后,过了几年(nian),天下太平,没有人把别人(ren)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(qi)来据为己有,大门可以不关,商人和旅(lu)客可以露宿。
太宗李(li)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(shuo):“君主依靠国家,国家依靠民(min)众。依靠剥削民众来(lai)奉养君主,如同割下(xia)身上的肉来充腹,腹饱而身(shen)死,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。所(suo)以,君主的忧患,不(bu)是来自外面,而是常在自身(shen)。欲望兴盛,费用(yong)就会增大;费用增大(da),赋役就会繁重;赋(fu)役繁重,民众就会愁苦;民众愁苦,国(guo)家就会危急;国家危急(ji),君主就会丧失政(zheng)权。朕常常思考这些,所(suo)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。”
观点:
我认(ren)为唐太宗所言的,对于我们(men)今日也有非常重要的(de)借鉴意义。人民不会无缘无故(gu)的去偷盗,是因为朝廷(ting)的政策不得当,所用的官员不(bu)正当,才导致的。君(jun)王只有全心全意(yi)为人民着想,才会得到人民的爱(ai)戴。所谓“水能载舟(zhou),亦能覆舟”!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82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