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料 > 百科知识 > 正文

李清照的诗(shi)词风格特点(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论文)

www.fd17.com  2023-05-12 23:57  

“”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(bu)知归路。

兴尽晚回舟,误入(ru)藕花深处。

争渡,争(zheng)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

一(yi)阵阵清脆的娇笑声,飘在傍晚烟水濛濛(meng)的湖面上,这清朗的吟(yin)诵声发自那一艘小船之(zhi)中,船上的少女罗衣(yi)如雪,雾鬓云鬟,身畔放了几簇含苞待(dai)放的荷花,她执(zhi)着玉壶自斟自饮(yin),巧笑倩兮,仙姿绰约,丰神俊采(cai)。

那船头摇(yao)橹的船娘和丫鬟眼看(kan)天色晚了,在荷花丛中迷了路,难免有些着急,只有(you)那少女依然从容悠闲,笑(xiao)意盈盈。薄酒添醉,花颜(yan)悄染一抹酡红,游幸(xing)未尽,星眸流转几许微光,她(ta)嗅着怀中荷花的清香,即兴吟(yin)唱出开头那绝妙(miao)的辞章。

她就是被后世誉为(wei)“词国皇后”“千古第一才(cai)女”的易安居士——李清照。

近千年来,李清照的(de)名字光耀文学史册,与屈原、陶(tao)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苏轼等伟(wei)大的诗词大家齐名。她的一(yi)生跌宕起伏,历经欢喜悲愁、物是人非(fei)、山河破碎,令人唏嘘。

李清照的(de)诗词风格特点(李(li)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(dian)论文)-仪器仪表信息网

美人如花隔云端(duan):家世显赫,惊才绝艳,特立独(du)行

李清照是一位大家闺(gui)秀,她的父亲李格(ge)非是宋神宗熙宁(ning)九年进士,师承(cheng)大文豪苏轼,是“苏门(men)后四学士”之一,一身清朗刚(gang)正的文人风骨,为官清廉,擅(shan)长行文做赋。

李清照的母亲出(chu)身名门,据《宋史·李格非传》记载(zai)“妻王氏,拱辰孙女(nu),亦善文”,是状元出身的北宋名臣王(wang)拱辰的孙女。

总之(zhi)呢,就是李清照父(fu)族和母族双方都是(shi)文化底蕴非常浓厚(hou)世代书香门第。

李格非(fei)夫妇学识渊博,性格也十分的温厚开明,他(ta)们对女儿倾注了足(zu)够的关爱,并不严格按(an)照封建礼教的规范去(qu)约束孩子,李清照(zhao)自幼得以和兄弟们(men)一起读书学文,还可以偶尔(er)出门游玩,

她(ta)的童年时光过得无忧无虑,在父母的教导下熟读诗词古文,百家(jia)经典,其惊世的才华迅速被激发出来。

少女(nu)时期的她活泼灵动,个性(xing)独立甚至有些叛(pan)逆,饮酒作诗、出游(you)划船、猜拳行令,颇有几分(fen)魏晋名士豪迈天真的风(feng)流,本质上就不同于同时期那些只(zhi)知道三从四德的(de)封建女子。

那一天,十六岁的李清照带着侍女在附近的明水(shui)湖游玩,行舟采莲,一时玩的兴起,耽误了回家的时辰(chen)。暮色降临,船娘在荷花荡里迷了路径(jing),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,李(li)清照即兴吟诵出这一首(shou)《如梦令》。

回到家里,她誊写出来拿(na)给父亲李格非看,李格非深深被(bei)女儿的才华震撼,他把这首词带出家门,和一群擅长辞令(ling)的饱学之士一同赏(shang)析,这些名人雅士都(dou)这才情所震撼。

从此,李清(qing)照名声初显,父亲李格非(fei)也越来越欣赏女儿的才(cai)华,他升任礼部员外郎之后,就把李(li)清照母女一起接到京城。李格非才学出(chu)众,家里设宴款待许多同僚和文人(ren)名士,其中不乏张张耒、晁补之这(zhe)样的名臣名士。

难得(de)的是他竟然同意(yi)让女儿李清照出面(mian)拜见这些大家前辈,和他们一起讨论朝(chao)政时事和诗词文章。在和这些饱学能臣、文人雅士(shi)前辈的头脑风暴中,李(li)清照的心胸眼界(jie)和格局见识也越来越宽广,从原(yuan)本的闺阁情怀、少年(nian)游历,逐渐扩展到家国情怀,以及对朝(chao)廷时弊的针砭。

其中慷慨激昂,一鸣(ming)惊人之作当属《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(qian)二首》:

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,中兴(xing)碑上今生草。

不知(zhi)负国有奸雄,但说成功(gong)尊国老。

谁令妃子(zi)天上来,虢秦韩国皆天才(cai)。

花桑羯(jie)鼓玉方响,春风不敢(gan)生尘埃

……

……

可怜(lian)孝德如天大,反使将军称好在(zai)。

呜呼,奴辈乃(nai)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,乃能念春(chun)荠长安作斤卖。

一时之间,李清照(zhao)的诗词在汴京城中备受热捧,人(ren)人点赞,号称“文章落纸(zhi),人争传之”,大家都知道(dao)了李侍郎家的大小姐少年聪慧,是个惊才绝艳的女子。

八百多年(nian)后,另一个惊才绝艳的才女张爱玲说过(guo)这样一句话:“出名要趁早”,李清照当年轻易就做到了。但是成(cheng)名之后呢?李清照(zhao)并没有追逐名利,也没有骄傲自(zi)满,她依旧风轻云淡,闲(xian)适悠然的享受自己的闺阁少(shao)女时光。

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(李清照的诗词风(feng)格特点论文)-仪器仪(yi)表信息网

在家里读书、写字、品茶、刺(ci)绣、侍奉父母,出游(you)时,划船、饮酒、作诗,捉蝴蝶、荡秋千,掏蛐蛐……她一如(ru)既往保持一颗赤(chi)子之心和少女情怀,醉心于大自然的山(shan)水草木,将它们写进自己的词中,在(zai)妙笔生花中隽永(yong)传神:

《双调忆王孙》

湖上风(feng)来波浩渺。秋已暮、红稀香少。水(shui)光山色与人亲,说(shuo)不尽、无穷好。

莲子已成荷叶(ye)老。青露洗、蘋花汀草。眠沙鸥鹭不(bu)回头,似也恨、人归早。

此时的李清照,年少聪(cong)慧,虽有满腹才华(hua),又有不让须眉的(de)家国情怀,但她依然是个养在深闺,被(bei)宠溺被保护的很好(hao)的大家闺秀。

她过的是(shi)衣食无缺,无忧无(wu)虑的生活,并不能真正识得沧海桑田(tian),忧愁滋味。所以她早(zao)期年少时的词读起来(lai)更多的是充实活泼,愉(yu)快欢畅、细腻纯真的清新格调。

随着年龄渐长,李清照的(de)心里多了一些莫名的(de)愁绪,少女情怀总(zong)是诗。

比如那(na)一年暮春时节里的某一天,小雨(yu)淅淅沥沥下个不停(ting),风吹的很急。她心情也不太好,喝一点小酒才睡着了,睡醒之后自己(ji)酒意还没彻底清醒,就着急问侍女院中(zhong)的海棠花如何了:

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(shu)风骤》

昨夜雨疏风骤(zhou),浓睡不消残酒。

试问卷帘人,却道(dao)海棠依旧。

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这一(yi)场急风疏雨,花事(shi)凋零,正如深闺的寂寞清(qing)愁寥寥几许,难言的少(shao)女惆怅心事。今天她(ta)是惜花之人,那么她的(de)惜花之人又在哪里呢?

作为名满京华(hua)的才女,大家闺秀李清照自(zi)从及笄之后,他们老李家的门(men)槛都快被媒婆踩破了。公子王孙,达官显贵,多少少年郎都(dou)想聘娶才貌双全、家世显赫的李清照(zhao)为妻。

爱她的(de)人还是爱她的才华先不提,只要能(neng)成就婚事,凭李格非的官声和李(li)清照的盛名,那就是一段足以光耀(yao)门楣的佳话。

但是骄(jiao)傲的少女李清照的怎(zen)么可能轻易为这些凡夫俗(su)子打动,她知道这些人追逐的不过是她(ta)的虚名而已,连(lian)她本人都没见过一面,甚至连她的诗词都读不懂,又如何谈婚(hun)论嫁呢?

门当户对的联姻也(ye)有真爱,赌书泼茶,神仙(xian)眷侣

少女李清照,一直期待着(zhe)那个能与她真心相知相爱的(de)才貌仙郎。

这个人(ren)很快就出现了,他叫赵(zhao)明诚,是当朝尚书(shu)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家的三公子。

赵明诚家学渊(yuan)博,世代为官,但他却不是(shi)名利场中人,也不爱(ai)好酒色,平时没事就去古玩市场(chang)转悠,零花钱都花在收集金石字画上(shang)面了。而且,他颜值也高,学问(wen)也好,很擅长诗(shi)词,是一个潇洒俊逸、一身文艺细菌的翩翩浊(zhuo)世佳公子。

关于李清照和赵明(ming)诚初次相遇,有很(hen)多浪漫的传说,都已经无从考证,唯一(yi)留下的证据就是(shi)那一首《点绛唇》:

蹴罢秋千,起来慵整纤纤手。露浓(nong)花瘦,薄汗轻衣透。

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

活泼明艳的(de)少女李清照在自己的庭院中(zhong)荡秋千,身姿轻盈,春衫飞扬。她(ta)玩累了就抬起纤纤素手,整理自己的鬓(bin)发,汗水湿透了她轻薄罗衣,多么生动(dong)可爱的画面。

没(mei)想到这时候,家人却引着一(yi)个少年公子走了进来,少女赶紧(jin)回避,因为走得太匆忙,鞋也跑掉了,头上的金钗也跑丢了。等等,刚才那个公子长得还挺帅的,想偷偷看一眼却不好意思(si),就在门口低头,假装去嗅青梅,却把眼光来偷觑那(na)公子。

在礼法森严,男女大防的封建社(she)会,李清照能在婚前和赵明(ming)诚见上一面实在已(yi)经非常不容易,他们的(de)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,也包含了一些(xie)政治因素和家族利益,但也(ye)算是自由恋爱,两情相悦了。

大概赵明诚早就读过李(li)清照的诗词,把她奉为自(zi)己的女神,作为一个文艺男青(qing)年,他读懂了李清照诗词中的情怀(huai)。

所以,当他见到李清照本人(ren),更加惊为天人,软磨硬泡让父亲来(lai)李家提亲,因为两家分(fen)别属于不同的政治派系(xi),所以李格非也考虑了很长时间。他全(quan)方位考察了一下赵明诚这个男孩子(zi),发现他和他爹完(wan)全不一样,根本无心仕途,而且才学不(bu)俗,谈吐温雅,进退有度,就觉(jue)得比较满意。

很重(zhong)要的一点就是赵明诚一直(zhi)特别尊重和仰慕李清照,这一下子就已经奠定了将来的家庭(ting)地位呀。

李格非知道李清照从小不是一(yi)般的女孩子,只有(you)找一个懂得她,理(li)解她,支持她的丈夫才能真正幸(xing)福,他觉得赵明诚挺(ting)合适的。然后,就(jiu)问了李清照的意见,李清照就算再活泼开朗(lang),这种事情她能说啥?反正(zheng)不反对就是默认(ren)了呗。

李清照(zhao)的诗词风格特点(李清照的(de)诗词风格特点论文)-仪(yi)器仪表信息网

李(li)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初始状态(tai),应该是最美好的样子了吧。

在最美好的时(shi)光里遇见你,门当户对,家世匹配(pei),颜值才华相当,情投意(yi)合,志趣相仿,两情(qing)相悦……就像张爱(ai)玲在散文《爱》中所写的那样(yang):于千万人之中,遇见你要遇见的人(ren)。于千万年之中,时间无涯的荒野(ye)里,没有早一步(bu),也没有迟一步,偏偏如此(ci)巧合般遇到。

没什么挫折阻挠,没有(you)第三者挡道,也(ye)没有恶婆婆坏妯娌,一句(ju)话:完美。活泼明(ming)朗、美丽可爱的(de)才女嫁给了风度翩翩的才子,就是当下(xia)号称甜掉牙的宠文也不敢(gan)这么写啊!

这俩人也没有(you)辜负吃瓜群众的期待,婚后就好的蜜(mi)里调油,并且一直(zhi)发糖,酸掉所有单身狗大牙的(de)那种。

赵(zhao)明诚娶李清照的时候,他(ta)大学还没毕业,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(wu)才能请假回家和李清照(zhao)团聚。明明都在(zai)一个城里,却要谈异地(di)恋,少年夫妻的短暂分别,刻骨相思让(rang)他们爱意更浓。

那一(yi)天春日正好,赵明诚放假回家。小(xiao)两口手牵手出门去逛大相国寺文(wen)玩市场,路上遇见一(yi)个卖花郎,赵明诚买了一朵花,亲手给(gei)爱妻李清照戴上,李清照撒娇着问了(le)他一个送命题:“说,我好看还是花(hua)好看?”

《减字木兰(lan)花·卖花担上》

卖花担上。买得(de)一枝春欲放。泪(lei)染轻匀。犹带彤霞(xia)晓露痕。
怕郎猜道(dao)。奴面不如花面好。云鬓斜(xie)簪。徒要教郎比并看。

果然是(shi)佳偶天成,两情缱绻,伉俪情深,然后(hou)这首新词很快传(chuan)遍了大街小巷,引得无数少女少(shao)女心怦然萌动,大呼“杀狗不用赔钱吗?”

赵明诚当时还(hai)真没什么钱,家里(li)给零用钱生活费,都让他买金石字画了(le),李清照也很支持丈夫的收藏爱好,因(yin)为她也是个女文青,小两口志趣相投,干脆就把钱都拿出来买这些从上古(gu)时代至隋唐五代的书籍字画、碑帖拓(tuo)片、青铜古器了。

至于吃穿用也(ye)都不怎么很讲究了,如果(guo)赵明诚实在看好了想要的古董,就算当了衣服也要去淘回来,李(li)清照也都支持他,自己愿意省吃俭用(yong),不买新衣服,不买新首饰,不做(zuo)新发型。

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:余(yu)建中辛巳,始归赵氏。侯年二十一,在太学作(zuo)学生。赵、李族寒(han),素贫俭,每朔望谒告出(chu),质衣取半千钱,步入相国寺,市(shi)碑文归,相对展玩(wan)咀嚼,自谓葛天氏之民也(ye)。

作为一个(ge)曾经锦衣玉食,娇生(sheng)惯养的千金小姐,要这样紧巴巴过日(ri)子,她依然是欢喜(xi)又满足的,他们(men)在精神上的追求(qiu)远远超过了物质的享受,爱(ai)情和兴趣让他们的内(nei)心充盈而富足。

他们经常会因为因(yin)为花高价收购一件文(wen)物兴奋的整晚睡(shui)不着觉,像两个得了宝贝的(de)孩子,掌着蜡烛爬(pa)起来细细的鉴赏讨论(lun)大半夜,有时也(ye)会因为文物太贵买不起,一(yi)起感慨惆怅,难过好几天,比如那一(yi)副开价20万钱的南唐的画家徐(xu)熙的《牡丹图》,两口子借回家(jia)看了好几天,不(bu)得已还是还回去了。

可是好(hao)景不长,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(hou)这种心意相通,琴瑟和谐的恩爱生(sheng)活过了不久,就因为“元祐党争”被迫夫妻分别两年。

因为(wei)李清照的父亲李格(ge)非和赵明诚的父亲本来就属于不同朝堂(tang)派系,这次党争中李格非受到(dao)牵连,被罢免官职,遣返山东(dong)原籍。朝廷下令宗(zong)室子弟不得与元祐党人子(zi)孙为婚姻。李清照早就嫁给赵明(ming)诚,本来可以不受这(zhe)次政策的影响,但是她和(he)公公闹了矛盾。

因为父亲的(de)事情,她上书请求公公为父亲(qin)说情,但是赵挺这个混迹朝堂多年的(de)老狐狸,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(yao)保全自己和赵家,根本不可能(neng)李清照的请求。而且李(li)清照嫁给赵明诚这两年也没生下一(yi)儿半女,说话更没有分量。

骄傲又倔强的才(cai)女李清照有生以来第一(yi)次体会到人情冷暖,人心凉薄,她(ta)写下了“炙手可(ke)热心可寒”的诗句讥讽公公,赵挺一气(qi)之下把她赶回了娘家。无力对抗家(jia)庭的赵明诚在父亲的严令之(zhi)下,不得执手相看泪眼,无语凝噎,默(mo)默得送别了妻子。

李清照一路(lu)风尘仆仆,回到家里看(kan)到憔悴老父的更是(shi)倍感凄凉,她体会到世事(shi)人情变化无常,开始思考(kao)人生,又因为思(si)念丈夫,写下了(le)许多经典词章:

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(qiu)》

红藕香残玉簟(dian)秋。轻解罗裳,独上兰(lan)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(yue)满西楼。

花自飘零水(shui)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(qing)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
《醉花(hua)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

薄雾浓云愁永(yong)昼,瑞脑销金兽。

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

东篱把酒黄昏(hun)后,有暗香盈袖。

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com黄花瘦。

明明是两个相爱的人,却被迫分隔(ge)两地,只能鸿雁传书,彼此牵念,不知(zhi)道何年何月才能再次(ci)相聚。这一份难(nan)以消除的愁绪,远比当初(chu)“雨骤风疏”的(de)少女情怀更加煎熬,难以消遣。

眼看着家还是那个家,人还是那些人,湖水荷塘月(yue)色风景如旧,只是李清照再也不是(shi)当初那个巧笑倩兮、无忧无虑的少女了(le)。

幸好,两年后,朝廷大赦(she)天下,李格非重新回到京城(cheng),李清照也得以(yi)与赵明诚夫妻团聚。小别胜新(xin)婚,两人更加恩(en)爱了,如胶似漆,虽然李清(qing)照接下来几年也没生下子嗣,但是赵明诚还是顶住了家庭的(de)压力,没有纳妾。就(jiu)算他已经有了官职,也表示他只爱着(zhe)我们的女主李清照一个人。

没(mei)过多久,赵明诚的父亲也被皇(huang)帝坑了一把,罢官贬回原籍,赵明诚(cheng)作为三公子和两(liang)个哥哥一起被遣返原籍(ji),李清照和赵明诚一(yi)起回到山东老家过(guo)起了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。

要是换(huan)了那些势利男女早就哭天抢地(di),叫苦连天,但是人家李清照(zhao)和赵明诚这一对二(er)却活出了神仙眷侣的模样。

终于远离了(le)朝堂上的波云诡谲,恩爱夫妻朝夕相(xiang)对,终日厮守,一切外界的(de)纷纷扰扰好像都与他们无关。

李清照《金石录(lu)后序》:后屏居乡里十年,仰取俯拾,衣食(shi)有余。连守两郡,竭其俸入以事铅(qian)椠。每获一书,即同共勘校,整集(ji)签题。得书画彝鼎,亦摩(mo)玩舒卷,指摘疵病(bing),夜尽一烛为率。

春有百花秋(qiu)有月 ,夏有凉风冬有雪,他们花(hua)前月下,浪漫旖旎,相依相偎,你(ni)侬我侬,岁月静好。

一(yi)起读书论诗,画画写(xie)词,一起秉烛整理鉴赏金石字画,他们(men)夫妻的多年的文物收藏量需(xu)要有十几个房间来(lai)存放,规模堪比(bi)博物馆,价值就更不用说了。

因为他们夫妇(fu)都喜好读书藏书,李清照尤其博闻强记,所(suo)以他们发明了一个文化人的(de)“猜书”新游戏:

饭后一起烹茶的(de)时候,就由一人提问某典故是出(chu)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(ji)行,对方答对了才可(ke)以喝茶。因为赢了的人太过高(gao)兴,不小心把茶杯(bei)打翻了,反而喝不到一口。

后世情痴才子(zi)纳兰容若写夫妻情深,引用的(de)正是源自李清照夫妻“赌书泼茶”的典(dian)故。

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:余(yu)性偶强记,每饭(fan)罢,坐归来堂烹茶,指堆(dui)积书史,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(ye)第几行,以中否角胜负,为饮(yin)茶先后。中即举杯大笑,至(zhi)茶倾覆怀中,反不得饮而起。

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(李清(qing)照的诗词风格特点论文(wen))-仪器仪表信息网(wang)

在山东原籍生活(huo)的这十多年,是李清照一生中(zhong)最幸福的一段时光,他们(men)的书房起名“归来堂”,李清照自(zi)号“易安居士”,都是取自陶(tao)渊明的《归去来兮辞》“倚南窗以自傲,审容膝之易安”,共同表(biao)达他们夫妻无心功名利禄,向往隐逸生活的志向。

李清照三十一岁那年,赵(zhao)明诚依然把她奉为挚爱(ai),知己,女神,爱妻,他在她的画像(xiang)上题字:“易安居(ju)士三十一岁之照,清丽其词,端庄(zhuang)其品,归去来兮,真堪偕隐”。

赵明诚在李清照的(de)协助下,完成了他毕生最(zui)有名的学术著作《金(jin)石录》,李清照也写出了中(zhong)国文学史上开创先河的批评之作《词(ci)论》,通过对先前各家如苏轼、欧阳(yang)修、柳永、曾巩等人的评价(jia),系统地阐述了优秀词作的标准,提(ti)出了自己“别是(shi)一家”的理论,从(cong)此开山立派,笑傲文(wen)坛。

中年(nian)危机,晚年流离,爱恨别离都在词里(li)

纵观李清照的一生(sheng),有美好的开始,前半生虽然有(you)些小波折,但整体来看是非常(chang)幸福、幸运的,简直是命(ming)运的宠儿。

但是,她(ta)的好运气好像在前半生都(dou)用光了,到了后半生开始急转直下(xia),饱受艰辛磨难,没能拥有一(yi)个圆满的结局。

李清照(zhao)和赵明诚的这一份才子才女的少(shao)年夫妻,两情相(xiang)悦,两心相许,情投意合,他们多年来经受住了(le)许多考验,但还是难以(yi)免俗的出现了中年危机。

在青州清贫却岁月温柔的隐居生(sheng)活,李清照是心(xin)满意足的。她可以舍弃自(zi)己的理想和抱负,她可以舍弃(qi)一身的光华和盛名,她可以(yi)不要人们的崇拜和(he)仰视,她可以不要锦(jin)衣玉食的生活,她只要和心爱得男子相知相(xiang)守,于愿已足。

但是她忽略了赵明诚(cheng)作为一个男人的追求。赵明诚,官(guan)宦子弟,本身也有才学,早年间(jian)他在父兄的庇护下可以做一个富(fu)贵闲人,不追求功名利禄,也能安身(shen)立命。

但是当父亲去世(shi)之后,兄弟们各过各的,他(ta)和李清照在青州隐居(ju)多年的清贫生活,让他成长了太多(duo)。当他多次因为(wei)手头拮据,资金不足和很多(duo)心爱的金石字画失(shi)之交臂的时候,他就慢慢的(de)改变了心意,再也不是那个只想追求(qiu)安贫乐道,岁月静好的少年了(le)。

当(dang)他完成《金石录》之后,在全国学术(shu)圈打开了名气,之前牵连父亲罢(ba)官的风波已经过去,朝廷任命他为莱(lai)州郡守。赵明诚欣(xin)然接受,他重新燃起了抱负,想通过出仕做官,改善家里的经(jing)济条件,将来可以更(geng)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金石字画收藏爱好。

赵明(ming)诚走马上任,李清照独守青州。谁也不知道这期间(jian)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(me),是如何沟通得?但是,基本可(ke)以确定他们的分歧很严重,很可(ke)能是大吵一架。李清照不想让丈(zhang)夫去做官,但是赵明诚还(hai)是一意孤行的走了。

所以,李清照感到了前所未(wei)有的不安和彷徨。她作(zuo)为一位不世出的女词人,对一切(qie)事物都有敏感细腻(ni)的感触。

她(ta)知道这一次他们夫妻分离(li),并不像之前那一次(ci)一样简单,他们(men)之间出现了剧烈冲突,三观(guan)都不一致了。李清照在此期间写下(xia)了了充满离愁别绪,甚至颇有内涵寓意(yi)的《凤凰台上忆吹(chui)箫》:

香冷金猊,被翻(fan)红浪,起来慵自梳头。任宝奁尘满(man),日上帘钩。生怕离怀别苦,多少(shao)事、欲说还休。新来瘦,非干病酒,不是悲秋。

休休,这回(hui)去也,千万遍《阳关》,也则难留。念武陵人远,烟(yan)锁秦楼。唯有楼前(qian)流水,应念我、终日凝眸(mou)。凝眸处,从今又添,一段新愁。

整首词别的都是诉说(shuo)离愁别绪,空寂孤独,其中(zhong)“千万遍《阳关》,也则难留”表达了李清照想(xiang)要挽留丈夫的心意(yi),而“念武陵人远,烟锁秦楼”则化用了刘义庆《幽明录》中刘晨、阮肇误入(ru)武陵,娶仙女为妻,贪恋新欢,忘记家(jia)人亲旧的故事。

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(李清照的(de)诗词风格特点论文)-仪器仪表信(xin)息网

如果李清照和赵明(ming)诚还是恩爱如初,浓情蜜意(yi),实在难以想象一向骄傲的才女竟然(ran)会有这样担心和愁闷。

想来他们成婚多(duo)年,虽然志趣相投,岁月静(jing)好。但是不管爱的多么浓烈,激情总(zong)会渐渐褪去,两(liang)个过了这么多年的隐居生活,已经成(cheng)为平静相守的老夫(fu)老妻。而且,他们之间还有一个(ge)很严重的问题,那就(jiu)是没有生孩子。

赵明诚虽(sui)然在早年顶住了压力没有纳(na)妾,但是李清照已经三十(shi)六岁了,结婚二十年,还没有生育。纵(zong)然她才华横溢,光芒(mang)万丈,但是在封建社会,无论出(chu)身多么高贵,自身能(neng)力多么卓越的女性,都不可避免要(yao)经过嫁人生子的宿命,而无子,就是(shi)女人难言的伤痛。

但是(shi),李清照从来也不是普通的女(nu)子,她的才华和胸襟,她的(de)见识和格局完全不让须眉,她有独(du)立的个性和超凡的勇气,她想(xiang)与其忧虑哀怨,不如主动去丈夫身(shen)边,争取把握住自(zi)己的幸福。

她收拾行李,告别姊(zi)妹亲友,一个人踏上了(le)寻夫的旅途。带(dai)着思念,带着怀(huai)疑,带着对未来一切的不确定,李(li)清照在路上写下了这一首《蝶恋花·晚止昌乐馆寄姊妹》,全篇读不到丝毫即将和丈夫(fu)重逢的喜悦和期待:

泪湿罗衣脂粉满(man),四叠阳关,唱到千千遍。

人道山长(chang)山又断,萧萧微雨闻孤馆。

惜别(bie)伤离方寸乱,忘了临(lin)行,酒盏深和浅。

好把音书凭(ping)过雁,东莱不似蓬莱(lai)远。

当李(li)清照见到丈夫的时(shi)候,她长期以来担心的事(shi)情都变成了现实。赵(zhao)明诚已经纳妾了(le),他很意外李清照的到来(lai),只简单把她安置在一处有些简陋(lou)的房子里,就外出应酬了,没有嘘寒问暖,也没(mei)有温情陪伴。他再也不是(shi)那个一心只宠她爱她,和她在青州恬淡隐居,携(xie)手看云卷云舒的夫君。

可是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的(de)一夫一妻多妾制度,丈夫纳妾是(shi)合理合法的,就连皇后都要笑吟吟地(di)为自己的夫君海选秀女,充盈(ying)后宫,绵延子嗣。而且北宋(song)士绅纳妾和蓄养家妓,李(li)清照还能说什么呢?

她(ta)一没哭二没闹,也没有为难侍妾,她(ta)心里难过的只是赵明诚的改变(bian),她感到自己不仅失去了丈夫的恩爱(ai),更失去了人生(sheng)的知己。这段时间李清(qing)照的孤寂和凄凉,都在这一首《感怀》中:

宣(xuan)和辛丑八月十日到 莱,独(du)坐一室,平生所见,皆不(bu)在目前。几上有《礼韵》,因(yin)信手开之,约以所开为韵作诗,偶得(de)“子”字,因以为韵,作感怀(huai)诗。

寒窗败几无书(shu)史,公路可怜合至此。

青州从事孔方兄(xiong),终日纷纷喜生事。

作诗谢绝聊闭门,燕寝凝香有佳思。

静中吾乃得至交(jiao),乌有先生子虚子。

这才是真正的相见不如思念(nian),明明人在咫尺,两颗心却已经相隔天涯。他每天外出忙(mang)碌应酬,沉迷于酒色财势,她自(zi)己在家独坐一室(shi),唯有书香和孤灯为伴。

李清照的(de)诗词风格特点(李清(qing)照的诗词风格特点论文)-仪器仪表信息网

李清照在诗中引用了(le)三国袁术(字公路)穷(qiong)途末路的典故来形容自己内心的(de)绝望,还自嘲在这里她至(zhi)少还有两个好朋友,一个乌有(you)先生,一个子虚子。

他们爱情可(ke)能真的和现在很多自由(you)恋爱结婚,走到中年出现家(jia)庭危机的夫妻没有什么不同。那些(xie)曾经以为会永恒的誓言,会持(chi)久的恩爱,终究在时光和世俗(su)的磨砺中黯淡。

无(wu)论多么浪漫的热恋,总归会落到柴(chai)米油盐上,李清照只求“愿得一心(xin)人,白首不相离”,她(ta)可以粗茶淡饭,素衣荆钗(cha),隐居田园一辈子,为了支持丈夫收(shou)藏金石字画的爱好,食去重肉,衣去(qu)重采,首无明珠翡翠之饰,室无(wu)涂金刺绣之具”有情(qing)饮水饱。

但是不代表赵(zhao)明诚也一直这么想。作为一个男人,他既有自己的仕途理想,也有自己(ji)的业余爱好,而且作为一个世家子弟,一直这样粗茶淡饭的过隐居生活(huo),也不是长久之计。

所以,自(zi)古以来的爱情总是这样,谁爱的更(geng)深,谁就容易受伤,谁不够专心,就容易转身。多少(shao)深情缱绻,没有走到白头,都变成了最(zui)熟悉的陌生人。

但是李清照是再聪(cong)慧不过的女子,她把伤心(xin)失望都深深埋藏在(zai)自己心里,和赵明诚之间保持了(le)夫妻应有的体面。

很快,发生乐靖康之难,转瞬间国破家亡。李(li)清照已经无暇再顾及他们夫妻(qi)之间的裂痕,因(yin)为他们再次有了需要携手合作完成(cheng)的项目——保护多年来(lai)收藏的金石字画,那是他们夫妇大(da)半生的心血家当。

但是他们的多年来的积累(lei)实在太多了,想要全(quan)部运走保全根本不现实。于是两人只好丢弃了很多沉(chen)重的、体积太大的、价值较低的大量(liang)文物,把剩下先装了满满十几大(da)车由赵明诚带着先行赶回(hui)江宁。

李清照留(liu)下整理剩下的藏品,等来(lai)年开春冰雪消融,走航(hang)运一起运到江宁。但是万(wan)万没想到青州很快发生了兵变,剩下大量文物几乎全部毁于战火。

(建炎元年)十二月,金人陷青州,凡(fan)所谓十余屋者,已皆为煨烬(jin)矣。

所幸李清照带着《赵氏(shi)神妙帖》等少量高价值藏品逃出了生(sheng)天,但是一路上又不幸遭遇(yu)盗贼,大概是强盗没文化,不识货,所以等她到达江宁的(de)时候,手里还能剩下(xia)一本《赵氏神妙帖》。

真的很难想象,李清照那样一个气(qi)度高华、恬淡悠然的才女,在兵荒(huang)马乱中孤身漂泊流离,长途颠簸是何等(deng)的凄惶狼狈。当她历尽生死(si)磨难,再次来到丈(zhang)夫身边的时候,前尘种种她都不想(xiang)再计较了,还有什(shi)么比两个人能在一起好好活着更重(zhong)要呢?乱世里的相守更加珍贵不是吗?

南渡之后的(de)李清照,诗词中融入(ru)了太多家国情怀,民族气节。这一(yi)路颠沛流离的逃难经(jing)历让她亲眼见证了山河破碎,满(man)目疮痍,她对宋高宗退避(bi)妥协的态度非常不满,写下了(le)忧国忧民,怀念(nian)北方故土《蝶恋花·上巳召亲族》:

永夜(ye)恹恹欢意少。空梦长安,认取长安道(dao)。

为报今年春色好,花(hua)光月影宜相照。

随意杯盘(pan)虽草草。酒美梅(mei)酸,恰称人怀抱。

醉里插花花莫(mo)笑,可怜春似人将老。

丈夫(fu)赵明诚任职江宁知府,工作在抗战(zhan)的第一线,李清照在雪天里诗填词(ci)邀请他一起唱和,但是此时的赵明诚忙(mang)于公务,思路迟滞,费心费(fei)力也不能应对了,夫妻之间仅(jin)存的一点共同爱好也没能维持下去。

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点(dian)(李清照的诗词风格特(te)点论文)-第7张图片-仪器仪表(biao)信息网

紧(jin)接着,赵明诚做出了一件让李清照更加(jia)失望寒心的事情。据(ju)《续资治通鉴》记载:赵明诚即将(jiang)要前往湖州上任,在离开江宁(ning)之前得知叛军王亦兵变的消息,没有(you)做防范部署。在叛军攻城那(na)晚他用绳子翻墙(qiang)跑路了“迟明,访明诚,则与通判(pan)毋丘绛、观察推官汤允恭缒城宵遁矣(yi)”。

所幸有人事先重(zhong)视了这个事情,做好(hao)了埋伏,平定了叛乱,守住了城池。

不管怎么说,赵明诚这件事办的相当不(bu)地道,先不说什么保家卫国(guo),爱民如子之类的为(wei)官责任问题,他好像根本完全忘(wang)记了城里还有他(ta)的老妻李清照,一旦叛军成功夺了城池(shi),李清照作为前(qian)任知府的家属肯定是必死无疑的。

李清照(zhao)当然也非常生气,她不(bu)仅气赵明诚不顾夫妻情(qing)谊,更气他贪生怕死(si),只顾自己逃命,不顾家国百(bai)姓。她写下了那一首激扬(yang)千古的《夏日绝句》:
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

至今思项羽,不肯(ken)过江东。

赵明诚的日子也不好过,他(ta)晚节不保,被朝廷革职,湖州的(de)新工作也丢了,只好带着李清照前往江(jiang)西定居。

但是风雨飘摇的南宋朝廷实(shi)在太缺人才了,没过多久他(ta)又一次被安排前往湖州任(ren)命,他告别李清照,前往(wang)建康面圣,打算领了上任(ren)资料回来带老妻一起(qi)去湖州。

林清(qing)照万万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了赵明(ming)诚病危的家书,等她赶来的时候,赵(zhao)明诚已经奄奄一息,很快就(jiu)病逝了。

二十八年的(de)夫妻相守,至此,戛(jia)然而止,没有任何预(yu)告,犹如一场梦(meng),醒来已经阴阳两隔(ge)。

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(mi)》

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(qi)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(xi)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!雁过也,正伤心(xin),却是旧时相识。

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(ru)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(er),独自怎生得黑!梧桐更兼(jian)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这次第(di),怎一个愁字了(le)得!

《偶成(cheng)》

十五年前花月底,相从曾赋赏(shang)花诗。

今看花月浑相似(si),安得情怀似往时。

晚年丧夫的李清照犹如孤雁哀(ai)鸣,尽管身心疲惫,容(rong)颜憔悴,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这样(yang)倒下去,她还有很重要的事情(qing)想要去做,那就是完成丈夫临别的嘱托(tuo),保护她们夫妻毕生的藏品。

尽(jin)管乱世流离,尽管(guan)孑然一身,李清照还是收拾好残破(po)的心情,尽自己最大的(de)努力守护着那些金石字画(hua),就像在守护着她和丈夫多年来的(de)美好回忆。

可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,没有丈夫依(yi)傍根本寸步难行,这么多的(de)宝物不仅难以护持说不(bu)定还要因为“怀璧其罪”引火烧身(shen)。

李清照准(zhun)备前往洪州投奔赵明(ming)诚的妹妹家,因为妹夫官至兵部(bu)侍郎,是很有能力帮忙的。她打点(dian)了大量的文物古籍,托赵明诚昔(xi)日心腹先行带往洪州,但是万万(wan)没想到,金兵攻陷(xian)洪州,官员和皇室宗亲全部(bu)逃离,这一批文物不幸(xing)流失。

无奈之下,李(li)清照想要把大部分珍品献(xian)给官府朝廷,但是在此(ci)过程中,又因为战乱这一批文物几经(jing)波折不知所踪。

李(li)清照夫妇毕生的心血收藏,已经(jing)在战乱中失去了十之七八。李清(qing)照带着珍爱的一小部分文(wen)物辗转逃难,在越州(zhou)暂时落脚的时候,又被盗贼挖开(kai)墙壁,偷走了藏在床下的几筐(kuang)书画。

在乱世中,人命(ming)尚且难以保全,何况这些身外之物,但是李清照却把这些看得比自己的生命(ming)更重要,她大病(bing)一场,守着仅剩的几(ji)本古籍字帖,感(gan)到了深深地无力和疲倦。

李清照的诗词风(feng)格特点(李清照的(de)诗词风格特点论文)-第8张图(tu)片-仪器仪表信息网(wang)

这时候一个叫张汝舟(zhou)的男人走近了她(ta)的生命,他当时(shi)任职右承务郎、监诸军审计司官吏,为人乖觉,巧舌如(ru)簧,在李清照生病期(qi)间无微不至的照顾,给她带(dai)来了一份难得的温暖和(he)关怀。

李清照和弟弟李(li)迒都是心思纯净的人,也被(bei)张汝舟的付出所感动,李清照以(yi)49岁高龄再嫁张汝舟为妻,只是(shi)为了晚年有一个栖身之处,有个可以(yi)嘘寒问暖的人罢了。

但是这个张汝(ru)舟很快暴露出真实(shi)嘴脸,他想要图谋的是李清照的(de)那些金石字画,那些已经遗失在战(zhan)乱中的珍贵藏品,李清照拿不出(chu)来,就算拿出来也一(yi)点不愿意给他,这个恶徒竟然对李(li)清照挥起了拳头。

可(ke)怜孤傲高洁了大半生的千古才女,到了(le)晚年却要受这样的折辱。李清照终究不(bu)是一般女人,她收集了张汝舟的罪证,把他告上公堂,公开“休夫”,甚至愿意付出自己坐(zuo)牢两年的代价。

张汝舟得到了(le)应有的惩罚,李(li)清照恢复自由之身,在亲朋故旧(jiu)的帮助下,她只在牢里(li)呆了九天就被释放(fang)出来。

历经诸多磨(mo)难的李清照,已经心(xin)如止水,面对封建礼(li)法之下世人的冷(leng)嘲热讽,闲言碎语,一概置若罔闻(wen),丝毫不萦于心,多少挫折磨(mo)难都走过来了,这几句流言算得了什么(me)呢?懂她得人自然会懂(dong),不懂得人费尽唇舌也(ye)是枉然:

《摊破浣(huan)溪沙·病起萧萧两鬓(bin)华》

病起萧萧(xiao)两鬓华,卧看残月上(shang)窗纱。

豆蔻连梢煎熟水,莫分(fen)茶。

枕上诗书闲处好,门前风景雨来佳(jia)。

终日向人(ren)多酝藉,木犀花。

李清照的晚年定居南宋都城临安,跟着(zhe)弟弟生活。当一切尘埃落(luo)定,岁月的霜华染白了她的鬓发(fa),乱世的风雨吹皱了她的眼角,或许(xu)在南方的某一个(ge)春朝,她仍会回(hui)想起曾经少年时(shi)微醺泛舟的任性恣意,低(di)头嗅青梅的羞涩(se),青州十年的隐逸……

只是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遥远(yuan)的故土,再也回不(bu)去了,只有她用自己的率真、独立、勇敢、高(gao)洁、叛逆、坚韧以及不世(shi)出的才华奏响了一曲关于爱情(qing)、理想、自我、家国天下的千古悲歌(ge)。

李清照,作为一位封建社(she)会的女性,她远远(yuan)比我们在语文和历史课(ke)本中所知道的更了不起(qi)。

李清照的诗词(ci)风格特点(李清照的诗词(ci)风格特点论文)-第9张图片(pian)-仪器仪表信息网

ps:

1、关于李(li)清照的生母有争议,有一种说法(fa)是她的生母是李格非(fei)的原配王氏,是北(bei)宋宰相王珪长女王(wang)氏。

2、关于赵明诚(cheng)是否纳妾也有争议,但是我认为是有的(de)。明显的证据就是李清(qing)照所写的《金石录后序(xu)》关于赵明诚临(lin)终前的记载:“八(ba)月十八日,遂不起。取笔作诗,绝(jue)笔而终,殊无分香卖(mai)履之意。”其中(zhong)“分香卖履”的典故(gu)出自三国曹操安排众位小妾的故事:汉.曹操《遗令(ling)》:“余香可分与诸夫人,不命祭。诸舍中(指(zhi)众妾)无所为,可学(xue)做组履卖也。”

南山橘暖/文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7776.html

  • 上一篇:股票一般分红(hong)后涨的概率大吗(股票一般分红时候会涨吗)
  • 下一篇:高铁座椅怎么往后调(高铁座椅怎么往后调图片)
  • 打印该页 】【 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