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兰氏染色(se)法(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的图片)
器材和试剂
显微镜、接种环、酒(jiu)精灯、载玻片、吸管、菌(jun)种、培养基、革兰染色液、生理盐水等(deng)。
原理:
1.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(zhi)密,肽聚糖层厚,脂质含量少(shao),乙醇不易透入;而革兰阴性(xing)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,肽聚糖(tang)层少,脂质含量多,乙醇易渗入。
2.革兰阳(yang)性菌的等电点低(pI2~3),革兰阴性菌等(deng)电点较高(pI4~5),在相同pH条件下,革兰(lan)阳性菌所带阴电(dian)荷比革兰阴性菌多(duo),与带正电荷的结晶(jing)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(tuo)色。
3.革兰阳性菌细(xi)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,可(ke)与结晶紫和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(fu)合物,不易被乙醇脱(tuo)色;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(nei)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(mei)盐,吸附染料量少,形成的复合(he)物分子也较小,故易被乙醇脱色。
操作方法:
1.细菌涂片标本的(de)制作
(1)涂片:取洁净载玻片一张,用玻(bo)璃铅笔于玻片上划个直径1.5cm左右的圆圈。用接种环在圆圈内(nei)各加1环生理盐水。接种环灭菌后,挑取细菌(jun)少许在盐水中磨匀,呈(cheng)轻度混浊。涂好的菌膜大小一般以1cm2左右为宜。每次取菌前后(hou)注意将接种环灭菌。如果是液体(ti)培养物可直接涂(tu)抹于洁净的载玻片上。
(2)干燥:涂(tu)片最好在室温下自(zi)然干燥,或将标本面向上(shang),置于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,切(qie)不可在火焰上烧干。
(3)固(gu)定:细菌的固定常(chang)用火焰加热法,即将上述已干的(de)涂片在酒精灯火焰中通过3次。固定的目的在于杀死细菌,并(bing)使菌体与玻片粘附牢固,染色(se)时不致于被染液和水冲掉,同时固(gu)定可凝固细胞质,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。
2.细菌涂片标本(ben)的染色
(1)初染:将结晶(jing)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,染色 1min,用细流水冲洗,甩去(qu)积水。
(2)媒染:加(jia)卢戈碘液作用1min,用细流水冲(chong)洗,甩去积水。
(3)脱色:滴加95%酒精(jing)数滴,摇动玻片数秒钟,使(shi)均匀脱色,然后(hou)斜持玻片,再滴(di)加酒精,直到流下(xia)的酒精无色为止(zhi)(约0.5min),用细流水冲洗,甩去积水。
(4)复染: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0.5min,用细流水冲洗,甩去积水。
待标本片自(zi)干或用吸水纸吸干(gan)后,在涂片上滴加香柏油,置油镜下(xia)观察。
结果判定:被染成紫色的细(xi)菌为革兰阳性菌;被染成红色的(de)细菌为革兰阴性菌。
com影响因(yin)素:
1.操作因素:涂片太(tai)厚或太薄,固定时(shi)菌体过分受热,以及脱色时间长短(duan),都会影响染色结果(guo)。
2.染液因素:所有染液应防止染液蒸(zheng)发而改变浓度,特别是卢戈碘(dian)液久存或受光作用后易(yi)失去媒染作用;涂片积(ji)水过多会改变染液浓度,影响染色效(xiao)果,如脱色用的乙醇(chun)以95%为宜,浓度降低会增强其(qi)脱色能力。
3.细菌因素:细菌的(de)菌龄不同,革兰染色结果也有差异(yi),一般以18~24h的培养物染色(se)效果最好,菌龄过长影响细菌染色(se)性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75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