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豆是什(shi)么时候传入中国的(土豆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英文)
土豆,学名马铃薯,在我国不同地区叫法也不同(tong),有山药蛋、洋山芋等称呼。据考证(zheng),土豆起源于南美洲安第(di)斯山区,最早种植(zhi)土豆的是秘鲁印第安人(ren)。
16世纪初,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大陆(lu)见到当地人种植这种深埋在地底的根(gen)茎类植物,小心翼翼地(di)尝了尝,发现味(wei)道不错,并且还相当抗饿(e),于是西班牙人便将(jiang)土豆带到了欧洲。
一开(kai)始,土豆并不受欧洲人待(dai)见,只是觉得它开的花还挺好看,会拿来当做装饰物。
而(er)对于藏在地里、样子长得怪里怪气(qi)、切开后还会变黑的土豆(dou),欧洲人既好奇又恐惧,误以为土(tu)豆有毒,有的人觉得吃(chi)土豆可能遭受报应(ying),有的人认为它是催情药,还有的人(ren)指责土豆是“邪恶”的化(hua)身......
直到18世纪(ji)中叶,在战争期间的欧洲人饱(bao)受饥荒的折磨,为了活命,矜持傲慢的欧洲人也管不(bu)了那么多了,开始向土豆低头。
“被歧视”了200多年的土豆借(jie)此摇身一变,成为解决饥荒的工(gong)具,从此土豆慢慢走上欧洲(zhou)的餐桌,成为欧洲人的主(zhu)粮之一。
土豆大约是在明朝(chao)万历年间被引入我国,和(he)红薯、辣椒引入时间(jian)差不多,一开始土豆被当作皇家(jia)御用食物,普通老百姓(xing)基本吃不到。
到了清朝乾隆年间,土(tu)豆作为一种便于种植,且高产、稳产的(de)农作物,迅速被人们接(jie)受,尤其是对于生(sheng)活在山区的人们,土豆和玉米一样都成为了重要的食物来(lai)源。
20世(shi)纪初,西方一些关于土豆的书(shu)籍传入,我国知识分子开始给人们(men)传播土豆的知识,使得土豆的品种(zhong)和食用方式更为多元化。
不过与欧洲人相(xiang)比,在大多数中国(guo)人的饮食结构中,土豆一般(ban)都是当作蔬菜,人们基本(ben)不拿土豆当主食。
然而,在全球范围内,土豆早已经是世界(jie)上仅次于小麦、水(shui)稻、玉米之后的第四大(da)粮食作物,却依然容易(yi)被中国人忽视。
土豆:世界(jie)第四大主粮进入20世纪以来,土豆逐(zhu)渐成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(zuo)物,一项统计表(biao)明,欧洲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吃(chi)80-100千克的土豆(dou),俄罗斯更是高达170多公斤(jin)。
欧洲人将土豆称为“第(di)二面包”、“地下苹果”。
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(su)A、维生素C以及矿(kuang)物质,所含的维生(sheng)素是胡萝卜的2倍、大白菜的3倍、西红柿的4倍,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.5%,还(hai)含有大量木质素、赖氨酸和色氨酸等等,营(ying)养素全面,而且还容易被人体(ti)消化吸收。
总而言之,粮、菜、水果(guo)中所含的营养成分,土豆基本都(dou)有,甚至有专家声(sheng)称:
“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,在未来世(shi)界出现粮食危机时,只有土豆可以(yi)拯救人类。”
事实上,土豆在人类历史上(shang)也发挥了重要作(zuo)用,它的出现养活了欧(ou)洲大量人口,在土豆种植国,饥(ji)饿也消失了。
美国历史学家威廉·麦克尼尔将土豆成为“改变了世界”的作物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土(tu)豆可以缓解人口压力、耕地减少带(dai)来的粮食短缺,可以解救(jiu)8.05亿饥饿人(ren)口的温饱问题,将其列为“世界(jie)第四大主粮”,并将2008年定为“国际马铃薯年”。
然而,土豆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,却始终没(mei)有进入中国人的主食食谱,只有少数地区将土豆当做主粮,目(mu)前主要还是“南米北面(mian)”,土豆更多是作为菜来食(shi)用。
为什么中国人不拿土(tu)豆当主食?据联合国粮农组织(zhi)的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平(ping)均每人每年消费土豆(dou)为14公斤,远低于发达国家,并(bing)且与我国的种植面(mian)积和产量相比也是低很多。
为什么中(zhong)国人不爱将土豆当主食(shi)呢?
难储存在我(wo)国民间有“不把土(tu)豆当干粮”的说法,因为新鲜土(tu)豆存储不当或不及时吃掉,很(hen)容易就发芽,而发芽的土豆会(hui)产生含有剧毒的(de)龙葵素,也就不(bu)能吃了。com
在欧(ou)洲国家,土豆除了做成薯片、薯条、薯泥,更(geng)多会通过深加工做成土豆粉(fen),可以作为高级面包、点(dian)心的重要成分。
传统饮食习惯(guan)影响土(tu)豆粉存储时间更长(chang),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,变成(cheng)全粉之后就可以长期保(bao)存了。那么,为何中国人却不像欧(ou)洲人那样将土豆加工成土豆粉呢?这就涉及到国人的饮(yin)食习惯问题了。
受传统饮食结构及烹饪(ren)方式影响,中国人更爱大(da)米、玉米等作物制成馒头、包子、面条,对土豆的食用方式相对比较单(dan)一,往往只是当(dang)做一种蔬菜。
加工(gong)成本高土豆(dou)消费量不大,新鲜土豆(dou)又难保存,受多种因(yin)素影响,对于那些土(tu)豆加工商来说,加工(gong)土豆也存在着一个成本过高的问题。
虽然现在很多地(di)方都将土豆视为蔬(shu)菜,但是早在2015年1月,我国就正式启动(dong)土豆“主粮化”战略,将不起(qi)眼的土豆升级为“第(di)四大粮食作物”。
根据数据显示(shi),2020年,我国土豆种植面积为7000万亩以上,预计产量(liang)近9000万吨,种植面积和总产量(liang),双居全球第一。土豆,是(shi)未来中国粮食增产亿吨的(de)新希望。
为何(he)我国要推进土豆“主粮化”?首先,我们需要知道的是,能成为主粮的作物(wu),至少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(tiao)件:
能在较大区域、大规(gui)模进行生产;能大(da)量的、长时间进行存储(chu);能令大部分接受,在一日(ri)三餐里占主要比重;能提(ti)供大部分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土豆(dou)耐旱、耐旱,对水肥要求低,从高海拔到低海拔(ba)的大部分地区都能(neng)种植,据保守估计,我国适宜种植土豆面积达3亿(yi)亩。
土豆作为一种高产、稳产的作物,只要(yao)加大技术、品种、资金的(de)投入,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前提下(xia)增产的空间也很大。
如此一来,推进土豆主粮化不(bu)仅可以缓解粮食安全的巨大压力,还能(neng)增加农民收入,改善生态环(huan)境,中国土豆“主(zhu)食化”势在必行。
尽管新鲜(xian)土豆不耐保存,但如果加工(gong)成全粉,就能大量的、长时间进行存储(chu)。
我们前文还提到,土(tu)豆营养丰富全面,同时脂肪含量(liang)低、蛋白质品质高,不过国(guo)人对土豆的营养价值认识不(bu)够。
再加上传统饮食习惯影(ying)响,土豆想要成为中国人真正意义上(shang)的“主食”仍要攻(gong)克许多难关,需要一定时间让土豆“本土化”,也就是不(bu)是简单意义上的炸薯条、薯片,而是更(geng)多以面条、馒头等形式(shi)出现。
大家觉(jue)得中国人不拿土豆当主食,还(hai)有哪些原因呢?欢(huan)迎在评论区留言讨(tao)论。
参考资料:
[1] 晓新.曾经(jing)改变历史的土豆[J].食品指南,2014(04):52-55.
[2] 潘文博.为什么要推进土豆主粮化[J].农机科技推广,2015:02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fd17.com/tech/3693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