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华大学开发超高速光电计算芯片:“挣脱”摩尔定律,算力提升 3000 倍
IT之家 10 月 30 日消息,据清华新闻网报道,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、吴嘉敏助理教授与电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、乔飞副研究员联合攻关,提出了一种“挣脱”摩尔定律的全新计算架构:光电模拟芯片,算力达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 3000 余倍。
相关成果以“高速视觉任务中的纯模拟光电芯片”(All-analog photo-electronic chip for high-speed vision tasks)为题,以长文(article)形式发表在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上。

报道称,如果用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来类比芯片中信息流计算的时间,那么这枚芯片的出现,相当于将京广高铁 8 小时的运行时间缩短到 8 秒钟。
据介绍,在这枚小小的芯片中,清华大学攻关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光电深度融合的计算框架。从最本质的物理原理出发,结合了基于电磁波空间传播的光计算,与基于基尔霍夫定律的纯模拟电子计算,“挣脱”传统芯片架构中数据转换速度、精度与功耗相互制约的物理瓶颈,在一枚芯片上突破大规模计算单元集成、高效非线性、高速光电接口三个国际难题。
实测表现下,光电融合芯片的系统级算力较现有的高性能芯片架构提升了数千倍。在研发团队演示的智能视觉任务和交通场景计算中,光电融合芯片的系统级能效(单位能量可进行的运算数)实测达到了 74.8 Peta-OPS / W,是现有高性能芯片的 400 万余倍。形象地说,原本供现有芯片工作一小时的电量,可供它工作 500 多年。
更进一步,该芯片光学部分的加工最小线宽仅采用百纳米级,而电路部分仅采用 180nm CMOS 工艺,已取得比 7 纳米制程的高性能芯片多个数量级的性能提升。与此同时,其所使用的材料简单易得,造价仅为后者的几十分之一。
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、方璐副教授、乔飞副研究员、吴嘉敏助理教授为该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博士生陈一彤、博士生麦麦提那扎买提、许晗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,孟瑶博士、周天贶助理研究员、博士生李广普、范静涛研究员、魏琦副研究员共同参与研究。该课题得到科技部 2030“新一代人工智能”重大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等的支持。
IT之家附论文链接:
https://doi.org/10.1038/s41586-023-06558-8
广告声明: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(包括不限于超链接、二维码、口令等形式),用于传递更多信息,节省甄选时间,结果仅供参考,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。
- ·天玑9300+跑分曝光:单核2300,vivo X100s首发
- ·Spotify 拱火:赞成欧盟对苹果罚款 18.4 亿欧..
- ·阿里云创始人王坚:绿色发展的挑战超出大多数..
- ·抢先看!OPPO Reno3系列亮点汇总在这里
- ·谷歌将AI芯片团队并入云计算部门,追赶微软和..
- ·三星 Galaxy Fit3 智能手环国行版开售:13 天..
- ·FF宣布与US Hybrid达成协议 为后者新车提进动..
- ·枪击电池刷新安全验证新高度 埃安冲刺科创第..
- ·苹果取消除国外iPhone、iPad等购买限制
- ·华为HR控诉内部问题 任正非发文:互相理解协..
- ·自动驾驶汽车公司May Mobility获5000万美元B..
- ·优必选股价暴涨85% 开始训练双足机器人参与新..